首页

免费国产足恋网站

时间:2025-05-29 22:50:10 作者:东西问丨沈辰: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正经历何种角色变革? 浏览量:6266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丨余晖

  据《解放日报》3月26日消息,3月25日,上海市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以“上海市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出席。

  今年1月底,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将“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调整为“上海市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

  在上述会议上,龚正指出,五个新城发展已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

  2020年成立的小组,有大背景

  2020年9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称,决定成立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

  当时的通知中提到,该小组的组长是上海市市长龚正。

  资料图

  副组长有两人,分别是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现任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现任山西省副省长)。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出“新城”规划构想和建设实施的城市。

  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上述规划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超大城市总体规划,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引上海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2021年,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上述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

  到2025年,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到2035年,5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央部署。

  政知君了解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调整

  这几年来,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每年都会召开会议。

  在2022年的会议上,龚正指出,五个新城建设是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在2023年的会议上,龚正指出,加快把新城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2024年1月,经上海市政府研究,决定将“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调整为“上海市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

  从名称上来看,小组名称中“规划建设”四个字变成了“发展”。

  根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通知,调整后的小组组长仍是龚正,副组长有三人,分别是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空缺)以及两位副市长张小宏、陈杰。

  这次上海市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是小组调整后首次召开会议。

  在3月25日的会议上,龚正指出,五个新城发展已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

  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城的新质生产力,着力解决新城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各类资源进一步向新城倾斜,全力推动新城发展取得新成绩、展现新气象”。

  部署

  在这次会议上,龚正肯定了三年来的相关工作:

  推动“新城发力”三年多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区和管委会围绕五个新城发展定位,积极落实新城规划建设要求,让新城发展活力和能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新城建设一整套工作框架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类产业加快发展,生产、生活、生态配套加快完善,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高。

  龚正还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要聚焦拉长板,强化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打响“一城一名园”品牌,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注重“从0到1”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更要提升“从1到N”的科技承载能力。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加快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要聚焦补短板,构建内外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便捷高效的重大交通廊道、内通外联的新城枢纽,科学规划构建新城内部道路的“毛细血管”。

  完善公共服务配置,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托育等设施均衡布局,持续推动市级优质资源向新城扩容下沉。推进人才和人口集聚,职住平衡发展,让各类人才留得下、能成业。

  要聚焦锻新板,继续推进高能级、高水平的项目资源导入,加快释放已导入事项的辐射带动作用。

  他说,促进五个新城与中心城区结对联动,明确结对内容,创新合作机制,抓好落实见效。

  资料| 解放日报 新华社 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累计突破4万列

去年,成新湘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国人大重点督办。”成新湘高兴地说,建议中的很多内容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相继出台。

学习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For example, In June 2019, 7 EU Member States, including France, Italy, and Poland, jointly notifie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f the first battery IPCEI, providing EUR 3.2 billion in direct grants to 17 companies: Italy EUR 570 million, Poland EUR 240 million, France EUR 960 million, Belgium EUR 80 million, Finland EUR 30 million, Sweden EUR 50 million, and Germany EUR 1.25 billion.[42]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battery IPCEI approv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January 2021, France, Italy, and 10 other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llocated a total of EUR 2.9 billion in state aid to 42 subsidized companies. Some of the state aid provided by Poland, Slovakia, Croatia, and Greece was supported by funding from the ERDF. The state aid from EU member states was primarily in the form of grants, with the following amounts allocated: Germany, EUR 1.5 billion; Italy, EUR 600 million; France, Croatia, and Slovakia, EUR 100 million each; Poland, EUR 20 million; Sweden and Austria, EUR 50 million each; Belgium and Greece, EUR 40 million each; Finland, EUR 10 million; and Spain, EUR 1 million. Additionally, Belgium provided state aid to releva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form of “repayable advances.”[43]

泰国国王王后派代表看望受伤中国公民

泰国“素可泰”号护卫舰打捞行动结束 失踪者仍未找到

银杏树下,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游客拾起落叶举在手中仰天拍照,将金黄的叶、漫天的枝丫与湛蓝的天空组成的美妙场景定格,随后配上简短的文字与舒缓的音乐上传至社交平台,完成身体与心灵的同时在场。

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就包括促进绿色发展。我在高峰论坛现场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交流,了解到更多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案例。中国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承诺,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项目,促进了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